|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節能環保市場逐步放開,節能環保產業規模擴張明顯。雖然目前行業技術水平已大幅提升,但是原始創新能力和動力不足,市場競爭力依然薄弱。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1、產業規模擴張明顯,市場競爭力弱
隨著節能環保市場逐步放開,市場進入壁壘降低,但是與之相應配套的管理機制還不完善,造成市場競爭秩序混亂。例如,《關于廢止(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的決定》實施以后,從行政審批角度降低了污染治理專業企業進入相關業務領域的門檻。但是,中小型環境服務運營商的技術及環境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企業以降低環境治理標準為代價,刻意壓低環境服務價格以搶占市場,低價低質惡性競爭的現象比較嚴重。此外,PPP、第三方治理等市場化模式,存在政府和市場、第三方和排污主體責任界定不清等問題。
2、多元化投融資格局基本形成,資金短缺仍是重要瓶頸
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迅速升級,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由2010年的31917件上升至2014年的70559件,主導技術和產品基本滿足市場需求,重點節能環保技術方面也取得一定突破。但是,節能環保技術原始創新較少,以小微企業為主的產業組織特征導致了產業內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目前,我國環保產業企業中僅有11%左右的企業有研發活動,這些企業的研發資金占銷售收入約為3.33%,遠低于歐美15%——20%的水平。技術交易、轉移和擴散的市場化機制也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阻礙了產品和設備的大規模產業化。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趨勢研判
1、產業仍將呈高增長態勢
“十三五”末期,節能環保產業將培育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全國節能環保產業將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長率,到2020年產值將超過8萬億元。隨著國家強化產業扶持,宏觀戰略導向和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節能環保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增量,將重點圍繞水、氣、土細分領域展開。碳市場全面啟動,碳減排產業潛力巨大。
2、產業結構將向裝備制造和服務業并重升級
在新的需求下,傳統制造業產品向標準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將從單一環節服務逐步發展為一體化的綜合節能環保服務業,有效提高行業集中度。
3、業內整合并購和跨界整合引發產業格局變遷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面對節能環保市場的全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節能環保企業調整發展戰略,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2017年環保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撐。中材節能、桑德環境、北控水務等骨干節能環保企業,已獲得了多個海外項目訂單,開拓了多個國家市場,積累了豐富的建設運營經驗。
推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2、優化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完善PPP、綠色金融等市場化機制;
3、加強技術創新驅動,提速節能環保技術評估和成果轉化;
4、做大做強企業和產業集聚區,促進產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
5、加快出臺產業“走出去”戰略的配套措施,拓展國際市場;